1937年7月7日,日军打算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干戈全面爆发。战火不久销毁到上海,8月13日,日军大举蹙迫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复旦大学地点地江湾,为日军在吴淞登陆后领先侵扰的要冲。9月16日,日军从原土调来的舟师陆战队在虬江船埠登陆后悉数向西,沿上海市政府、江湾赛马厅向天通庵路蹙迫,在与虹口公园对面陆战队司令部的日军汇合后,对中国队列形成夹攻之势。
国遭大难,大学亦势难独存。尔后,复旦大学在曲折办学与抗战救国中也得回了进一步发展。校史纪录,1938年因抗战爆发,学校师生曲折5000余里,从上海迁入重庆,在北碚夏坝东边的黄桷镇劳苦复校。“夏坝”原名“下坝”。学校迁至重庆后,解放后曾任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的陈望谈先生以“中原”的“夏”再行命字,以抒发复旦师生的满腔爱国之情。
同对头忾走在抗战最前线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复旦大学师生就一直走在反日抗战的最前线。1936年3月25日,军警与复旦学生在江湾校园内平直打破,酿成“三二五事件”,激发国民政府不悦,一度念念关闭复旦。该事件后,复旦大学不得不进行改选,担任23年复旦校长的李登辉被逼卸任,改由银巨匠钱新之(钱永铭)任代理校长,吴南轩任副校长(本体主握校务),章益任教务长,殷以文任总务长。
其实,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复旦老校长马相伯就驰驱呼号,发饰演说激励国东谈主御侮自救,共赴国难,那时他已90余岁乐龄。平日字斟句酌的马相伯,还在街头写字义卖,筹集抗日军费,他的一只脚有伤病,赠给需两东谈主搀扶,终末将所得10万块钱捐给抗日将士。1939年马相伯百岁生日,国表里贺电如潮,中共中央誉其为“国度之光,东谈主类之瑞”。
复旦大学的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就自觉组建义勇军,“计得三大队……皆千三百余东谈主”,在校内刻苦测验。1932年寒假手艺,义勇军密探连某排学生在军训教官郭坚的请示下前去大步地区,在十九路军翁照垣旅长麾下开展实地测验,并参与了“一·二八”淞沪抗战。“觉壮志得伸,转以苦为乐”,谈尽彼时复旦东谈主矢志报国的昂扬心扉。
复旦化学系的师生在研制炸弹。(贵府图)
复旦大学1933级商学院司帐系学友梁添成相同目睹日机的狂轰滥炸,皆难遏制心中悲愤,毕业后,他强劲投笔参军,并于1935年春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学员,后加入空军第四大队,屡建军功。1939年6月11日,空军第四大队谨守升起抑遏欲偷袭重庆之日军机群,激战中,梁添成的座机恶运中弹活气,坠毁于涪陵丛山,阵一火时年仅26岁。
1937年,抗日干戈全面爆发后,在国立上海医学院(即其后的上海医科大学,在2000年与复旦大学祛除)细菌学系任教的汤飞凡临危衔命,到长沙主握那时的中央防疫处责任。此时,战地创伤感染正随时夺走万千将士们的人命,然而青霉素的制作工艺在国际上一直高度隐私。1941年,汤飞凡请示着团队运行试制青霉素,功夫不负有心东谈主,1944年,第一批青霉素终于宣告制成,并获外洋认同。中国成为了率先制成青霉素的七个国度之一。
“夏坝的延安”互助一批应许师生
自1938年至1946年,复旦大学在北碚渡过了八年。
从彼时的国际巨额市上海转到内地北碚州里办学,而且是战时办学,复旦的校园生存、校风和学风等皆发生了根人性的改变。院系缔造上,入川前,复旦设有文理法商4个学院16个系;到北碚后,阐发需要安宁新设几许院系。辩论到史地为一切社会科学之基础,史地接洽与抗战救国关系尤为密切,因此体裁院增设了史地学系,先后延聘顾颉刚、周谷城、方豪、邓广铭、任好意思锷等知名历史学家、地舆学家。干戈需要统计东谈主才,商学院增设了统计学系,先后延聘李蕃、薛仲三等统计学家加盟,并将统计学科列为专系,为国内大学创始。
抗战手艺,北碚也成为后方文化中心区,包括钱崇澍、曲仲湘、童第周、伍献文、张孟闻等多位知名学者,也皆来到重庆的复旦大学,在此兼职或担任教职。
1940年,陈望谈曲折从香港来到北碚的复旦大学。他于1942年出任新闻系主任,并在1945年筹建了一座新闻馆。从此,新闻系的学生每天皆在收音室平直受听延安的播送。陈望谈创建的新闻馆,成为应许师生争取民主解放的举止场所。也正因此,蒋介石于1945年致函那时的耕种部,条款其对复旦大学收听延安的播送“要严加防范,并防制”。
因为陈望谈,复旦校园被师生称为“夏坝的延安”,互助了一批民主讲授和超过同学。1945年头,在中共中央南边局后生组向周恩来提交的责任文告中,复旦大学被以为是学校责任的典型和尺度。
在此手艺,知名法学人人梅汝璈也来到复旦大学担任法学院政事学系讲授。1946年1月他干预东京审判前给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章益所写的讨教条,于今还保存在校史馆中。
梅汝璈请假的信件。(贵府图)
1942年,复旦大学理学院也从原本的只须化学、生物学、土木匠程三系,新设了数理系,延聘陈传璋、李仲珩等数学家。为了处治严峻的食粮问题,1938年10月,复旦礼聘原上海做事大学农学院院长李亮恭筹建垦殖专修科,这是复旦历史上农艺系,亦然农学院的前身。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东谈主钱崇澍于1942年秋到复旦生物系任教,同期兼任农学院院长,他每周请示学生到境界实习聚积植物标本。此外,胚胎学家童第周主讲细胞遗传学等课程,神经生理学家卢于谈主讲动物生理学、动物胚胎学等课程,海洋生物学家薛芬还开设了水产动物学、鲜嫩活物学实验等课程。
在重庆手艺,学校并未削弱对学生学业的条款,邀请各界知名东谈主士为学生开设各样讲座和课程,但愿学生念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念书。
学校“据点”以复旦为最佳最典型
抗战时候,北碚的复旦大学是大后方知名的民主堡垒。
1937年,复旦大学政事学讲授孙寒冰就请示应许师生创办了《文摘》月刊,这亦然我国首本文摘式刊物。往日8月出书的《文摘》二卷二期初度翻译并刊登了《毛泽东自传》。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北碚,孙寒冰等七名复旦师生恶运殉难。
1941年11月,由邹荻帆、姚奔、曾卓、冯白鲁、绿原等创办的《诗垦地》出书,内容以复旦学生我方创作的超过作品为主,还有八路军做事处转交冯白鲁处理的、周恩来从延安带至重庆的解放区诗东谈主的作品。
从1942年运行,中共中央南边局后生组运行在复旦树立“据点”组织。“据点”组织无称呼、无法例、不定型,既不是党内组织,也不是定型的人人组织,而是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个别党员或非党超过东谈主士与人人保握关系的一个桥梁。
1943年8月,在南边局后生组刘光的平直引导下,杜栖梧(杜子材)、杨育智(何燕凌)、金铿然、张增淮(宋铮)、张厉冰(康涛)、马杰民(马根荣)、张秉寰(张冰浣)7位共产党员构成“据点”中枢组。在中枢组的引导下,校内组织超过学生举办万般晚会和茶话会,出书《正言》《学生自治》《学生论坛报》等,还办了《夏坝风》《体裁窗》等壁报,并和其他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粹生导报》。《中国粹生导报》为四开四版的周报,经费、编排、刊行全部由学生崇拜,总社设在复旦。导报社中,前后有10多位学生在抗战息争放干戈中豪壮葬送,其中包括复旦学友陈以文、胡作霖、王朴、张永昌和杨奚勤义士。
学生自治报(贵府图)
复旦“据点”还组织万般超过学生团体,如十月同盟、系联、德社、菊社、十昆季、民主后生同盟、复旦中枢等组织。据统计,干预万般超过团体的复旦学生有120多东谈主,互助了700多名同学,占复旦学生总额的三分之一。
1945年1月,南边局后生组给南边局的讲授《当今责任的标的与半年责任贪图》高度评价了复旦“据点”的教导。这份讲授指出,学校“据点”以复旦大学为“最佳、最典型”,复旦“据点”的教导是:“据点”的引导中枢是当然形成的,组织步地多种万般,善于愚弄正当组织,公开组织与好意思妙组织彼此配合融会,正式对各个团体、各个东谈主物的探问接洽,树立平淡的谍报网;反密探战争方式万般,遵循精采;责任有贪图,内容丰富,正常回归,束缚更始;该校共有2000东谈主,“据点”关系了100多名超过同学,“不错现实党的有谋略”,而他们又影响和掌控了700多名同学,因此“在学校任何方面的举止有决定性的作用”,“使三青(团)在每一次的蹙迫中皆际遇了惨败”。据这份讲授,《新华日报》在复旦可销300多份、“好意思妙宣传品”不错披发120份。
自1938年至1946年的八年间,是复旦百廿年校史中物资上最劳苦的时候,同期亦然学校蕃昌成长的阶段。师生们在劳苦的战时环境中进一步充实了“复旦精神”。复旦的崛肇端于北碚时候,趣味趣味不凡。
【“数”说历史】
*抗战时候复旦师生并未停学,坚握边抗战边办学。1937年春,私立复旦大学注册东谈主数为1479东谈主。1946年秋,国立复旦大学从北碚迁回上海江湾,注册东谈主数已达3692东谈主,是1937年的2.5倍。抗战前,复旦老师数目不及百东谈主,且兼职教员占相比高。到1945年春季,仅渝校教员东谈主数已达235东谈主,其中专任教员216东谈主。教员中讲授117东谈主,副讲授27东谈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复旦学生就自觉前去南京示威,蒋介石被动面见学生代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际,复旦学生就活跃在抗战一线。在那时的学生抗日义勇军中,有50余东谈主是来自复旦大学学生军,他们被编入十九路军,侍从翁照垣旅长抗日,担任后勤、宣传、耕种等责任,协助据守吴淞口至蕰藻浜一带防地,为抗战作出孝敬。抗战手艺,复旦学生干预万般军事责任的东谈主数达720东谈主,其中通舌人476东谈主,远征军59东谈主,后生军135东谈主,空军36东谈主,舟师14东谈主。
*抗战手艺葬送的复旦义士有5东谈主,他们是梁添成(1913-1939)、华企哲(1914-1939)、黄君珏(1912-1942)、姚名达(1905-1942)、黄天(1908-1945)。
(作家为复旦大学校史接洽室主任)